-
截至2022年,内江中高风险地区的划分及评定标准会依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地方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原则来执行。以下是一般性的解析:
### 划分标准
1. "高风险地区": - 通常指病例数量较多、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区域。 - 具体划分标准可能包括: - 近14天内报告的本土确诊病例数超过10例。 - 病例传播链未完全查清,存在社区传播风险。 - 疫情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存在较大风险。
2. "中风险地区": - 指病例数量较多,但传播风险相对较低的区域。 - 具体划分标准可能包括: - 近14天内报告的本土确诊病例数在1-10例之间。 - 病例传播链基本查清,但存在一定社区传播风险。 - 疫情防控措施执行较好,但仍有部分风险。
### 评定标准
1. "病例数": - 是评定风险等级的重要指标。 - 包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
2. "传播链": - 分析病例的传播链,判断是否存在社区传播。
3. "防控措施": - 包括对病例的追踪、隔离、治疗,以及社区防控措施等。
4. "疫情发展趋势": - 分析疫情发展趋势,判断未来疫情举报 -
2022年内江中高风险地区划分标准是什么?
高风险区是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的小区或者村为单位划定,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进行研判、调整风险区域范围。高风险区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封控措施。
中风险区是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风险区的划定范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划定。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
中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低风险区域人员离开所在的地区或城市,应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跨区域外出的低风险区域人员,不需要采取隔离管控措施,但要求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个人健康监测。
发生疫情后的县(市、区、旗)所有中高风险区解除后,所在的县(市、区、旗)全域实行常态化防控措施。
举报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