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s芳
遇到一位四川安岳的大哥,他聊起家乡时满是怅然:“要是当年安岳没划给资阳,留在内江发展,现在说不定能和隆昌、资中一样,成为川南强县呢。”
说起来安岳和内江那真是老交情了,搁以前都是川南片区的“好兄弟”。说话口音都像一个模子刻的,啥子“宝器”“归一”这些词,两边人一张嘴就能听出来是一家人。过年耍龙灯要抢“宝灯”,端午包沱江叶儿粑得放花椒,连娃娃喊“外婆”都是“姨婆”——这些老习俗,安岳和内江简直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
我记得前两年跟大哥喝酒,他还翻出老照片:上世纪90年代,安岳的货车队经常往内江港跑,内江的商贩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卖百货。“那时候安岳场镇上的米卷摊,用的辣椒面都是内江产的;资中的糖坊,收的甘蔗有一半是安岳拉过去的。”大哥夹了块花生,叹气说,“谁能想到1998年资阳建市,安岳就这么划走了?”
划走容易,处久了的分量哪能说断就断?现在安岳人坐高铁,头一个看的还是内江的班次——隆昌北站早通了成渝高铁,半小时到成都,安岳人得先坐汽车到内江西,再转车;看病更实在,内江市一院的号源,安岳的老表们比资阳人抢得还凶。“为啥子?内江的大医院多,专家号多,我们开车过去也就一个多小时,比去资阳方便多了。”大哥掏出手机翻聊天记录,他堂姐上周刚在资中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她跟我说,资中的医生技术是好,但检查设备还是内江的全乎。”
再看发展势头,隆昌靠着高铁成了“川南门户”,工业集中区里机器转得轰鸣,连重庆的汽车零件厂都来搞配套;资中攥着苌弘故里的文化牌,文旅节办得红红火火,游客从成都重庆开车两小时就到。可安岳呢?“中国柠檬之都”的牌子挂得响,全县种了40多万亩柠檬,可运出去要么走公路堵车,要么绕远水路,成本比人家高一大截。“去年我想帮老乡卖点柠檬干,找内江的电商公司合作,人家说‘你们离内江港远,发货时效跟不上’,最后还是找了重庆的物流。”大哥越说越激动,“要搁在内江,我们直接走泸州港、宜宾港,运费能省三成!”
有人说,资阳现在也在带安岳,成渝双城经济圈不是搭上线了?大哥挠挠头:“那是大政策,咱老百姓就图个实在。资阳的工业园区离安岳县城还有几十公里,企业不愿意搬;内江的产业园区就在高速口,厂房租金贵点,可订单来得快啊。就说我们村的年轻人,现在打工还是爱去内江,说是‘离家近,工资差不多’。”
其实我懂大哥的纠结——地缘这根绳子,文化这碗酒,哪是说断就断的?川南这片地,山山水水都连着,隆昌的石牌坊、资中的重龙山、安岳的卧佛,都在沱江支流的边上晒太阳。可行政划分就像一把尺子,量出来的发展轨迹,有时候真能差出十万八千里。
前几天刷短视频,看到隆昌的无人机产业园投产,资中的血橙直播卖爆,又想起大哥说的安岳柠檬园——晨雾里绿油油的一片,果子压弯了枝,可就是运不出去,烂在地里的消息偶尔也能刷到。
同喝沱江水长大,同说四川官话,咋个发展就差这么多?是大政策的问题?还是地缘的距离?或者是咱们老百姓该换个思路?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